鮑德新:不能忘卻的紅軍英烈
周口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錦春 王吉城
鮑德新,曾用名鮑德心、鮑德馨。河南省沈丘縣人,早年加入國民軍,參加了北伐戰(zhàn)爭和反蔣戰(zhàn)爭。1931年12月由寧都起義參加紅軍,編入紅五軍團。1932年入黨,曾任紅五軍團第十五軍第四十四師參謀長,1932年任第十五軍參謀長。參加了贛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戰(zhàn)斗和中央蘇區(qū)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爭。1933年調任中央蘇區(qū)第一步兵學校(彭楊步兵學校)訓練處處長。1934年在江西作戰(zhàn)中犧牲。
這是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人物志》中,有關鮑德新的全部介紹。
該書1995年出版。其編審委員會由楊得志、王平、楊成武等開國將領組成。全書收入1705人,主要是曾在紅一方面軍中任團以上職務的干部(包括犧牲的革命烈士)。
這本權威資料中,盡管鮑德新的生平介紹不足200字,仍然讓我們對這位從周口走出的紅軍指揮員,心生敬仰。掩卷沉思,又感覺到每字每句的背后,都隱藏著鮑德新精彩傳奇的革命故事。
不是英雄缺少故事,而是我們缺少發(fā)現(xiàn)。
為了得到鮑德新烈士更多的故事,近段時間,周口報業(yè)傳媒集團《周口紅色記憶》采訪組四處搜集資料,采訪沈丘縣部分黨史專家,又于2022年12月14日也就是寧都起義91周年當日,和鮑德新侄兒鮑洪運取得了聯(lián)系。鮑洪運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思路清晰,回憶起伯父鮑德新,他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寧都起義 參加紅軍
寧都起義舊址
多年來,鮑洪運致力于收集伯父鮑德新事跡,以實際行動向先烈致敬。
“鮑德新兄弟4個,分別是鮑德純、鮑德新、鮑德華、鮑德芳。他排行老二,我父親排行老三。鮑德新是屬雞的,應該是1909年出生。”鮑洪運講起伯父鮑德新,言語中帶著一份緬懷的思緒,帶著一份難忘的情懷,帶著一份真摯的情感。
小時候,鮑洪運就經(jīng)常聽父母講那從前的故事。在他的內心深處,曾經(jīng)有一段痛苦的回憶。
鮑洪運告訴記者,鮑德新入伍時參加的是馮玉祥的部隊,曾經(jīng)駐扎在開封。當時,父親鮑德華還在鮑德新資助下到開封上學,后來,戰(zhàn)事緊張又回到了家鄉(xiāng)。從此,鮑德新就與家人失去了聯(lián)系。
鮑洪運提到的馮玉祥部隊,在馮蔣戰(zhàn)爭馮玉祥戰(zhàn)敗后,被蔣介石收編為第二十六路軍。1931年1月,蔣介石令第二十六路軍開赴江西寧都,參加對中央紅軍進行的“圍剿”。第二十六路軍在蔣介石消滅異己政策的影響下,該軍處于當?shù)剀娒竦陌鼑?,內部矛盾重重。它如一堆干柴,只要有一點火種,就會燃燒起沖天的烈焰。鑒于以上情況,隱蔽在第二十六路軍的共產黨員,積極開展工作,因勢利導,發(fā)展黨員,準備起義。
春風一宵吹過后,萬馬千軍奔紅軍。1931年12月14日夜,沉寂而黑暗的江西寧都縣城里城外,翻天覆地“動”了起來,槍炮聲、口令聲,伴隨著大街小巷一隊隊、一陣陣忽快忽慢的腳步聲,此起彼伏……
91年前的寧都城下,風云激蕩,紅旗如畫,這是一個極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原來,在共產黨領導下,蔣介石依靠來進攻革命根據(jù)地和紅軍主力之一的第二十六路軍起義了!義士們把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撕得粉碎,高高舉起了鮮艷的錘子鐮刀旗。
其中,周口籍人士參加寧都起義者亦不在少數(shù)。嚴圖閣、云宗連、理琪、盧子美、于朝俊、王廣建、楊百讓、鮑德新……他們在寧都起義后,參加紅軍后南征北戰(zhàn)、浴血沙場,事跡散見于各種回憶錄及黨史、軍史,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若生男孩 取名紅軍
鮑德新自從離開家鄉(xiāng)入伍后,就成為家人的牽掛。1931年12月14日的深夜,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改變了他的人生,讓他踏上革命征途。從此,他以一顆赤子之心融入革命事業(yè),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在血與火的戰(zhàn)爭中,留下一段充滿壯歌的生命之旅。
鮑洪運的思緒也回到了從前:“家人也是從鮑德新的來信中得知他的消息的。父親曾經(jīng)告訴我,鮑德新來信的郵戳顯示寄信的地址是江西寧都。信中說,他十分思念家鄉(xiāng),而且已經(jīng)在寧都暴動后加入了紅軍。他特意要求轉告自己的妻子,若生下男孩就起名紅軍,生下女孩就叫紅英,待革命成功后再團聚……”
“后來,鮑德新的妻子張氏產下一男嬰,一月后不幸因病離世。家人雇奶媽把男嬰喂養(yǎng)到6歲后送到當?shù)毓聝涸簱狃B(yǎng),取名鮑紅軍。鮑紅軍長大后當兵入伍,參加了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抗美援朝戰(zhàn)爭,退伍后以做小生意為生,1973年被安排到老城供銷社工作,1990年退休,2003年病逝?!?/p>
弟尋哥哥 誤入敵窩
當年,在得知哥哥鮑德新的具體地址后,鮑德華、鮑德芳弟兄倆思念哥哥心切,就商量著去寧都和哥哥見面,跟著哥哥干點事。
山迢迢,水迢迢,思念相隔萬里遙。1932年4月,時年12歲的鮑德華、9歲鮑德芳從河南沈丘出發(fā),一路逃荒要飯,一路打探消息,到江西寧都尋找哥哥鮑德新。
兄弟倆日夜兼程,風餐露宿,徒步近千公里,用腳步丈量著見到哥哥的日子。在寧都,弟兄倆到當?shù)伛v軍打聽消息時,不想首先找到的卻是國民黨部隊的軍營。國民黨官兵聽說他們找紅軍指揮員鮑德新,以為他倆是紅軍少年先鋒隊的探子,捆綁起來,吊在樹上暴打,打得昏死過去,用冷水潑醒接著打,直打得皮開肉綻、遍體鱗傷,并關押起來。
“不久,紅軍發(fā)起進攻。我父親鮑德華被一個名叫梁鳳啟的大個子紅軍解救。叔叔鮑德芳卻下落不明。當時,我二伯鮑德新對我父親說,現(xiàn)在斗爭形勢十分殘酷,國民黨幾十萬大軍對工農紅軍圍追堵截,我睡覺一夜挪幾個地方,一手拿槍,一手拿刀,時時就有犧牲的危險。你傷得這么重,這里缺醫(yī)少藥,還是先回家吧!治好傷后再出來……就派人把我父親送回了沈丘。從此,我父親鮑德華再也沒有見到他的哥哥鮑德新、弟弟鮑德芳……這對于我父親來說,是永遠的傷痛……”說到這,鮑洪運止不住熱淚盈眶、放聲慟哭。
暴動紀實 珍貴資料
今天,許多研究寧都起義的文章,大多要提到《寧都暴動紀實》一文,認為它翔實準確,是不可多得的歷史資料。這篇文章的署名“參謀 鮑德心”,也就是鮑德新。
1931年12月22日,也就是寧都起義8天后,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蘇區(qū)中央局機關報《青年實話》發(fā)表了鮑德新的文章《寧都暴動紀實》,全文700多字。
《青年實話》還特意在文章開頭配發(fā)編者按:“鮑同志是這次寧都暴動的指導者之一。本報于暴動之后,特請他把暴動前后經(jīng)過情形寫出。寧都暴動是中國革命史上空前的事件,請大家注意這篇有歷史意義的記載”。
從“鮑德新是這次寧都暴動的指導者之一”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鮑德新在寧都起義時,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而且直接參與了具體的軍事指揮。
孫連仲部的第二十六路軍,就是這次在寧都暴動的軍隊,本是馮玉祥的部下。蔣介石收編后,就拿這支部隊對付紅軍。這本來是一支精銳部隊,可到了蘇區(qū),遇到了紅軍,就處處碰壁,毫無用處了。
鮑德新在文章中說,“蔣介石把第二十六路軍放在寧都,本是想阻止革命向北發(fā)展。孫連仲也命令筑好四道堅固工事,以防萬一。可是,革命是什么也擋不住的。革命也到了寧都城的四道工事里面。國民黨雖然最后聽到了一些風聲,但為時已晚”。
“先鋒,先鋒,熱血沸騰。先烈為平等犧牲,作人類解放救星”。從鮑德新發(fā)表的文章看,“我們決心于14日暴動之后,就全體動員。1931年12月14日,起義于當日下午6時舉行”。
鮑德新目睹了起義的部分過程?!捌鹆x時,由趙博生、季振同、嚴圖閣同志指揮,士兵勇敢攀登總部樓上,將反動旅長王恩布、張方昭,團長楊守道、王天順、曹明道等共六名,一鼓擒拿,捆綁起來……”
除此之外,鮑德新還提到,盧壽椿率部隊包圍代總指揮李松崑(昆)之師部。師部已有戒備,陣亡了劉偉洲、劉文魁兩名同志。同志們沒有氣餒,更加勇敢,直沖迫近屋墻,把李松崑的衛(wèi)隊百余人完全繳械,攻下了師部??上Ю钏蓫嬕巡恢侣?,沒有捉到……轉眼之間,白色的寧都城,成了革命的城市。
鮑德新以愉悅的心情描述當時的場景,“暴動成功,士兵們莫不喜氣洋洋,打起紅旗,開城迎接紅軍入城。二十六路軍的士兵,個個自愿加入紅軍,為自己的階級,與帝國主義國民黨作戰(zhàn),現(xiàn)在已進到赤區(qū)來了!”
第二十六路軍1.7萬人參加寧都起義,是國民黨軍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起義暴動,使紅軍增添了主力軍團,拓展了蘇維埃區(qū)域,給國民黨統(tǒng)治集團以沉重打擊。
“以寧都起義的精神用于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zhàn)無不勝的。”毛主席曾這樣高度評價寧都起義。
寧都起義后,第二十六路軍被改編為紅五軍團。鮑德新先后任紅五軍團第十五軍四十四師參謀長、第十五軍參謀長。
鮑德新曾參加過著名的惡仗南雄水口戰(zhàn)斗。這場戰(zhàn)斗發(fā)生在1932年7月8日至10日。紅五軍團官兵用大刀同敵人肉搏,抗擊了敵人的猛烈反撲。當時戰(zhàn)場上“雙方傷亡之大,戰(zhàn)場景象之慘烈,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所罕見”。戰(zhàn)斗中,紅軍將領喊的是“跟我來!”率領部隊沖鋒陷陣。而國民黨軍官喊的是“給我上!”拿槍督促士兵向前沖。鮑德新作為戰(zhàn)場指揮員,身先士卒,沖鋒在前,帶領紅軍士兵奮勇殺敵。
鮑德新還參加了第四次反“圍剿”戰(zhàn)爭,隨時有犧牲的危險。
“其實,伯父鮑德新的一些事跡,我也是后來聽父親說,或者在文史資料上看到的。家族里出了一位紅軍,是我們鮑家的驕傲?!滨U洪運十分激動地說。
紅軍精神 代代相傳
《寧都起義》(中國畫)作者羅春輝
“解放戰(zhàn)爭時期,劉鄧大軍路過沈丘時,我父親曾經(jīng)到部隊打聽鮑德新的消息。一位四川口音、名叫呂云峰的解放軍干部曾經(jīng)告訴我父親,鮑德新是他1933年在中央蘇區(qū)第一步兵學校學習時的教官。離開軍校后,他就失去了鮑德新的消息。這時,我們才知道,鮑德新在軍校當了教官。遺憾的是,并沒有得到他的具體情況。”鮑洪運說,盡管如此,家人從來沒有放棄過打聽鮑德新的消息。
位于瑞金的紅軍第一步兵學校(彭楊步兵學校,為紀念革命先烈彭湃、楊殷而命名),直屬中革軍委,主要負責培訓紅軍中、初級戰(zhàn)斗指揮員。陳賡任校長,黃火青、劉希平、宋任窮先后任政委,國民軍將校團畢業(yè)的鮑德新任訓練處處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鮑德新后人一直與中央有關部門聯(lián)系追尋鮑德新的下落。直到上世紀80年代,和鮑德新一起參加寧都起義,曾任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的蘇進來到沈丘慰問時,點名要找老戰(zhàn)友——鮑德新的后人。家人才知道鮑德新早已在1934年的江西作戰(zhàn)中犧牲。
如今,在沈丘縣烈士陵園內,蒼松翠柏間的革命烈士英名墻上,排在最前面的三位烈士是老紅軍王廣建(紅五軍團第十三軍第三十九師師長)、嚴圖閣(湘鄂贛省軍區(qū)司令員)、鮑德新(紅五軍團第十五軍參謀長)。共同的志向,使他們參加寧都起義,戰(zhàn)場上立下赫赫戰(zhàn)功。體現(xiàn)在這些烈士身上的紅軍革命精神,一如家鄉(xiāng)奔騰的沙河水,浩浩蕩蕩,永不止息。
“我愛講伯父的故事,講寧都起義的故事,講紅軍的故事?!笔懿铬U德新紅軍精神的影響,多年前,為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鮑洪運憑借年輕時擁有的吹拉彈唱功底,組織成立了“洪運義演團”,帶領義演團走村串戶,義務為當?shù)厝罕娧不匮莩?。演出內容多是傳播正能量的?yōu)秀作品,反映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經(jīng)典劇目,有些劇目還是他自編自導。2002年抗擊非典疫情期間,他創(chuàng)作編寫的《抗擊非典三字歌》在市縣媒體報道后引起強烈反響,他還自費印刷1萬余份無償發(fā)給民眾。
歷史雖遠,寧都很近。如今,已是暮年的“老鮑”鮑洪運思親之情日濃,思緒時常來到曾經(jīng)留下痛苦記憶的寧都,尋找未曾謀面的伯父鮑德新和叔叔鮑德芳。他的思緒中,伯父鮑德新金戈鐵馬、紅軍教官形象日益高大;叔叔鮑德芳不再是到處流浪、受人暴打的孩童。他們看到了赤旗的天下,人們自由地生活,人間充滿了歡樂……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