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洪濤
從開始采摘,到預冷保鮮、裝車運輸,再到報關、通關……不到30個小時,香港、澳門市民就能從當地菜市場買到來自太康縣的新鮮芥藍和菜心。
太康蔬菜如何走上港、澳市民餐桌?這得益于太康縣張集鎮(zhèn)景泓蔬菜種植基地的負責人鄭世紀和他的“南菜北種”模式。
今年49歲的鄭世紀曾是太康縣最早一批外出務工人員。早些年,鄭世紀在廣州、深圳等地打拼,從事蔬菜配送行業(yè),積累一定經驗后,回到太康老家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如今,經過多年的發(fā)展,他創(chuàng)辦的景泓蔬菜種植基地規(guī)模已經從最初的1400畝發(fā)展到了現在的3500畝,每年往廣州、上海、深圳、鄭州、香港、澳門等地輸送新鮮蔬菜達800萬斤,其中200萬斤輸送到香港、澳門。
日前,記者來到景泓蔬菜種植基地,工人們來回穿梭在綠油油的菜地之間緊張勞作,他們紛紛彎下腰,用特制的刀片,熟練地割下一棵棵新鮮的菜心,然后把菜心放置在小臂上,再精心削減菜心的根部,確保根部的切口整齊劃一。在記者觀察的一段時間里,工人們不一會功夫就采摘了一大捆,看著一棵棵大小勻稱的蔬菜,不禁讓人心生歡喜。
“2017年,為了響應家鄉(xiāng)招商引資的號召,我從廣州回到太康,開始了‘南菜北種’的嘗試?!编嵤兰o說,菜心和芥藍可以說是南方人的家常菜,但是一到南方的梅雨季節(jié),南方地區(qū)就沒法種植這兩種蔬菜。然而,太康縣的土地肥沃,光照足,有種植這兩種蔬菜的天然條件,于是,他就想著在家鄉(xiāng)太康大規(guī)模種植菜心和芥藍,然后拉到南方的菜市場去賣,進而實現“南菜北種”。
第一年,鄭世紀在太康縣張集鎮(zhèn)流轉了1400畝土地,專門種植菜心和芥藍兩個蔬菜品種,經過多次嘗試,他的想法在太康得到了驗證,當年他種植的蔬菜就賣到了廣東和香港、澳門市場,賺取了回到太康創(chuàng)業(yè)后的“第一桶金”。“我在廣州打工時,就積累了很多客戶資源,只要成功把菜種出來,不愁沒有銷路。”鄭世紀介紹,種植南方的菜心和芥藍對土壤要求很高,為此,他每年都會大量采購雞糞、蔬菜專用肥等對土壤進行改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使平時澆地用的水,也要事先沉淀一晚上,才能用來澆地,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防止菜心和芥藍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第一次把在太康種植的蔬菜賣到香港、澳門時,我很高興,感覺心里美滋滋的,因為通過自己的辛苦勞動,讓太康蔬菜第一次走到了港澳市場。”回憶起當時的情況,鄭世紀自豪地說。
“只有新鮮的蔬菜才能賣上好的價錢,為此,我們與物流公司簽署了專項合作協議,可以有效保證蔬菜以最快時間從河南太康到達香港?!编嵤兰o介紹,他們還通過設備更新和技術投入的方式為蔬菜的新鮮度賦能。目前,基地有冷庫設備,每天可以給40噸蔬菜進行控氧保鮮,最大限度保證蔬菜的新鮮。
現在,憑借著可靠的品質和穩(wěn)定的供貨來源,景泓蔬菜成了不少大型農貿市場爭搶的合作對象?!跋愀蹫匙?、澳門鴻葉、深圳海吉星等在當地響當當的大型集貿市場都與景泓蔬菜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設有專門的柜臺,許多批發(fā)商和市民都是沖著景泓蔬菜的招牌前去采購的?!编嵤兰o說。
蔬菜種植是勞動密集型行業(yè),在種植和收割等環(huán)節(jié)需要大量勞動力。目前,景泓蔬菜基地有工人600名,包含500名長期工和100名臨時工,采用按件計費,多勞多得的方式進行結算,一對夫妻平均一個月能拿到1萬多元。“我們以前都是去外地打工,離家遠,有點事還趕不回來,現在家門口就能工作,家里有啥事也能顧得上,賺得還不少,比出去打工強得多。”談到現在的狀態(tài),在景泓蔬菜工作的王先進高興地說。
如今,鄭世紀和他的蔬菜種植已經成為一張名片,飛出了太康,飛向了珠三角和港澳地區(qū),讓越來越多人吃上新鮮健康的蔬菜。談到下一步的打算,鄭世紀說,目前,他們除了在太康縣有蔬菜種植基地,在廣州也建起了蔬菜基地,與太康的基地形成互補,讓太康蔬菜走上更多人的餐桌。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