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瑞才 通訊員 陳勝強
利用廢舊廠房改造而成的文學館、博物館古色古香;一個個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中心相繼落成;全市12個公共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347個縣級文化館分館、圖書館分館,4735個農(nóng)家書屋,再加上37個道德書屋和城市書房各具特色、各有主題;公共文化服務陣地散布在城鄉(xiāng),一店一景、別具一格……漫步在沙潁河畔,徜徉于水天一色的生態(tài)美景之中,品味著花香書香,體驗著公共文化服務帶來的高品質(zhì)精神享受。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xiàn)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從補齊文化陣地和文化服務的短板弱項入手,不斷升級文化空間硬件,推動我市公共文化服務的內(nèi)容由“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因地制宜建設的170多個城市書房、市民驛站、文博空間、商圈文化空間、村史館、非遺傳習所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種類繁多、內(nèi)容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正以百花齊放的姿態(tài),不斷擴大覆蓋面,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詩意生活,在潤物細無聲中提升文化獲得感。
“基礎設施建設穩(wěn)步推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迅速、服務渠道進一步拓寬、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與需求對接躍上新層次……如今,我市各縣(市、區(qū))都有圖書館、文化館,各鄉(xiāng)鎮(zhèn)都有綜合文化站,城市書房、道德書屋、文化驛站等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成為三川大地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為打通公共文化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他們緊扣群眾文化需求新變化,盤活整合全域人文、歷史、文物遺存等資源,不斷優(yōu)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堅持市縣級層面以完善功能補齊短板為重點,以提升鄉(xiāng)鎮(zhèn)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為核心,以建成符合標準的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為主要任務,建成公共文化館12個、公共圖書館11個,縣級文化館分館177個、圖書館分館170個,農(nóng)家書屋4735個,形成了以12個公共文化館為點,帶動206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文化站、4615個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由線到面的全方位提升。同時,他們還指導各地充分利用公園、廣場、社區(qū)空置房屋等場地,建設一批特色鮮明、與社區(qū)(村)融合共生、有溫度的文化社交中心。中心城區(qū)(含淮陽)掛牌道德書屋30個,項城建成張伯駒書房5座,商水建成城市書房2座,扶溝、沈丘、太康等地正積極推進建設。目前,全市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156.8萬冊(件),較去年新增7.6萬冊(件),總流通209.6萬人次,同比增加30.6萬人次。
經(jīng)典誦讀、“悅讀”分享、大師講座,多元化、個性化的優(yōu)秀文化種子在家門口“深種”,并一步步向社區(qū)、鄉(xiāng)村延伸……市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擴大群眾文化活動的覆蓋面,市圖書館以流動圖書車為紐帶,以館外借閱點為平臺,建立一個服務機動靈活的圖書館服務網(wǎng)絡體系,建成館外借閱點45個,每年開展送書進校園、進社區(qū)、進基層活動50多次,送書4萬多冊;市科技館、市美術館、市文學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非遺傳承展示館等場所也積極組織開展“點亮科技之光”“書畫攝影作品展”“文學講座”“童心向陽”“非遺宣傳展示”等主題活動,不斷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的多元需求,推動全民參與、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讓群眾享受到公共文化建設成果,讓文藝之花在三川大地盛放。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