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瑞才 通訊員 鄒同寶 宋潔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這是1934年11月24日年僅39歲的吉鴻昌,在北平陸軍監(jiān)獄犧牲現(xiàn)場寫下的浩然正氣詩?!?1月1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尋訪紅色印記 賡續(xù)紅色基因”理論宣講在周口市扶溝縣吉鴻昌故居舉行,30多名朝氣蓬勃的孩子圍坐在何國志老人身旁,津津有味地聽他講述吉鴻昌將軍的事跡。
今年86歲的何國志老先生,是扶溝縣呂潭鄉(xiāng)呂潭二村村民。從1991年起,他默默無聞地在吉鴻昌故居堅守,義務講解英雄事跡。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后,何國志老先生認真挖掘扶溝紅色革命歷史文化資源,把宣講全會精神與宣傳吉鴻昌事跡有機結合起來,使宣講內(nèi)容更鮮活、更接地氣。像這樣的講解,何國志老先生已記不清講了多少場……
“聽了何爺爺?shù)闹v述,我被吉鴻昌將軍的事跡深深感動,長大后也要成為一名像他一樣的人,為祖國建設貢獻力量?!狈鰷峡h呂潭鄉(xiāng)吉鴻昌小學六(1)班的張晨曦同學激動地說。
“通過這種沉浸式的現(xiàn)場聆聽,更能讓人們理解革命精神的內(nèi)涵,感悟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吉鴻昌故居紅色講堂負責人劉傳偉說。紅色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形成的重要精神財富,也是培育時代新人的寶貴文化資源。作為革命老區(qū)的河南省扶溝縣,聚焦“吉鴻昌將軍故居”“豫東‘小延安’塔灣村”“張福林烈士紅色家風”等紅色資源,深度挖掘、充分利用豐富厚重的紅色文化,并將紅色文化融入理論宣講,推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入心入腦。
“2024年,全縣開展紅色宣講87場次,受眾3.95萬人,進一步激發(fā)了干部群眾的愛國熱情和奮進力量。下一步,我們將繼續(xù)整合紅色文化資源,推動紅色文化與理論宣講相融合,創(chuàng)新宣講形式,提升宣講質(zhì)效,打造扶溝紅色宣講品牌。”扶溝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周德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他們組織編撰出版《扶溝紅色人物》《扶溝紅色故事》《扶溝紅色記憶》系列圖書,全面打造傳承扶溝紅色文化、講好扶溝紅色故事的經(jīng)典讀本,為紅色理論宣講奠定理論基礎。先后組建3支紅色宣講團,把紅色宣講“搬入”校園、社區(qū)、村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創(chuàng)新“理論宣講+紅色文化”模式,進行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化宣講,不斷推動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②10